已经连续好多天给大家说答题方面的技巧了,今天算是这方面的最后一篇文章了,说说从题目规律上面来找出正确答案。分别从对仗、顶针、韵脚、明意以及其他五方面入手,咱们走着。
对仗
古诗词很讲究前后句的搭配和衔接,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仗。尤其是楚辞和唐诗,楚辞中喜欢在句中加上兮字,这样读起来更有韵律,比如“身既死兮神以灵,_____(魂魄毅兮为鬼雄)”,如果题目中一句有兮字,90%以上的情况都选择答案中也有兮字的就对了。唐诗的对仗则更加工整,看上去就像对联一样,名词对名词,动词对动词,颜色对颜色,天对地,雨对风,左右对东西,洞庭湖对岳阳楼。举一个最典型的例子:
春风对秋雨,桃李对梧桐,花开日对叶落时。这种佳句读过一遍虽不一定就记得住,但下次你见到它的时候应该选哪个想必心里有数了吧。另外还存在一种对仗,就是叠字对叠字,这种类型也非常之多,比如下面这句:
上一句有叠字的,下一句多半也是有的。
顶针
除了对仗外,另一种非常常见的修辞手法叫做顶针,这甚至也是题库里的一个问题:“归来见天子,_____(天子坐明堂)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”,答案就是顶针。顶针的意思是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一样的情况。这种修辞给人感觉上下句衔接紧密,读起来也很有韵律感。甚至还有种更极端的情况,每句都有重复的字,比如“采莲南塘秋,莲花过人头。_____(低头弄莲子),莲子清如水。”
韵脚
近体诗和词都很讲究格律,也就是读起来要朗朗上口,这里笔者就不展开说平仄规则了,有兴趣的话请自行百度。简单来说呢,就是一二声为平,三四声为仄,平和仄要相互对应,至少句子最后一个字或词(韵脚)一定要遵守平仄的规则。上平则下仄,上仄则下平。
明意
有些诗词表面上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平仄规则,也没有运用对仗顶针等修辞手法,这类诗以古体居多。但古体诗大多叙事性较强,稍微用点心便很容易读懂其中的含义,然后选择意思跟上下文可以衔接上的就可以了。另外还有两大类题目,一种是谚语或者歇后语,一类是三字经与训蒙文(弟子规)。谚语类的我们平时也经常用到,大多都很简单,三字经和训蒙文是古代的儿童启蒙读物,虽是古文,但意思简洁明了,这类题目都不算太难。以下各举一个例子:
府吏知此事,心知长别离。徘徊庭树下,_____(自挂东南枝)。
死生有命,____(富贵在天)。
事诸父,____(如事父);事诸兄,如事兄。
其他
当你记住了历史知识,熟悉了游戏知识,对乐府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的修辞手法也全都精通了,还是会遇到一些题目,有的正确选项十分诡异,有的甚至还存在一些看着很像正确答案的干扰项。比如下面这个:
看哪个都挺像的,怎么办呢?不要忘了一次题库只有500道题左右,刚才的技巧应付470道应该没问题了,剩下30道而已,两周的时间背30句话也不是什么难事了吧?况且这类题目因为数量较少,遇到一次会引起你格外的注意,反而也蛮容易记住的。笔者自己就因为遇到几个较难的题目,比如上面这个例子,我看到李白坟三个字,就直接鼠标移动到第二个选项按下去了,因为除了这道题,别的地方都不会出现这句话。记正确答案出现的位置,这应该也算个小技巧吧。
另外别忘了我们还有免答功能呢,逍遥解题的时候一共会遇到60道题目,熟记题库的情况下遇到5道以上这种难度较大的题目的几率也是蛮小的。